如果粗口让你不舒服,你就不必继续往下读了。
Jay提到,粗口(或者按照他的话,禁忌词汇)包括了和性有关的内容(比如f***),那些不敬或者亵渎的词汇(goddamn),排泄物或者恶心的东西(shit),动物名字(pig),和种族/民族/性别有关的蔑称(fag),污蔑祖先(bastard),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庸俗词汇和污蔑性的短语。禁忌词汇的程度可能从轻度污蔑到严重污蔑,人们一般常会在复杂(或者不明)的场合下,用温和些的婉转语来代替粗口。
我们是如何选择什么时候用什么词呢?我们会根据和什么人在一起、我们和这些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场合来选择要用什么词。如果周围的人龙蛇混杂、或者是用那些更重的词可能导致指责(比如工作),我们就更容易用一些没那么冒犯的词。比如,和一群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说到和性有关的事情,人们更愿意用一些技术层面的词汇,而把那些禁忌词汇留到当我们和同性在一起或者跟性伴侣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在商业或者公共场合说f***很不舒服,因而会说些没那么冒犯的词,比如damnit。
就像Jay指出的,说粗口就像在车里按喇叭,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情绪(比如生气、受挫、高兴、吃惊)。
使用禁忌词汇可能会处于不同的原因,也包括激起他人特定的反应。说脏话将直接、简洁的情绪成分带进了讨论中,一般都是为了表达受挫、生气或者吃惊(高达2/3的粗口是为了表达这些情绪)。这些不敬的粗口可以使骂人或者诅咒某人受到伤害,因此,毫不奇怪,他们往往是界定怨恨言论、言语暴力、性骚扰和淫秽电话的标志。
而人们往往会低估说粗口的好处,或者认为是天经地义。说脏话常常是一种发泄它能帮我们宣泄那些被压抑的生气或者沮丧的感觉,让他们表达出来。他也是身体暴力的有效代替品。(比起被骂一两句,谁愿意被暴打呢?)
粗口还能更积极地使用,比如在笑话或幽默、性对话、讲故事、自嘲或者社会评论中。想象一下,当你想强调你觉得一样东西多棒的时候,粗话会强调你对这个东西、清净、人或者事件的正面感觉(这个音乐会太他妈棒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就说这个音乐会太棒了,不过加上一个粗口,会强调我们对它的情感反应也会很容易的吧这种情绪反映传递给他人。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说粗口,人们说粗口的频率在一生中相当稳定从我们能说话到我们死的那天。粗口是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里几乎是普遍存在的。Jay的文章中指出,研究发现我们说脏话的平均频率占到0.3-0.7%,在我们的言语中,是个虽小但是不可忽视的组成。说脏话比你想象的更普遍。不过关于人格的研究指出,那些说脏话更多的人,在外向性、统治倾向、暴力倾向和A型人格方面分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