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组成因素有哪些

2025-06-29 04:22: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凡是能影响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相互关系,即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的程度,也能影响动脉血压。 1.心脏每搏量 如果每搏量增大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反之,当每搏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可见,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量的多少。 2.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量和外周阻力都不变,舒张期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显著,脉压比心率增加前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故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 如果心排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舒张压明显升高,而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也相应减小。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显,故脉压加大。可见,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心室内压的波动幅度。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故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系统有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的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必然降低,使动脉血压降低。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量增大,也会造成动脉血压下降。

回答2:

  主要有以下五种:  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  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  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  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综合上述,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以及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量等因素有关,凡改变上述诸因素,动脉血压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