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积极探索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河南的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将通过所选样本,来分析该报是如何做好关于新农村建设报道的。选取2006年1-10月份《河南日报》每周星期四的报纸作为分析样本,除去节假日,共有40期。通过以上样本可以看出,《河南日报》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特色。
高扬人文关怀理念,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和以往的“三农”报道相比,《河南日报》新农村建设报道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比如《恳谈会里解民忧》(5月11日)一文,介绍了浚县东善堂村村情民意恳谈会实录。在村委会大院两层小楼上,村委会会议室里坐满了村民,他们向村委会基层领导提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村里的变压器被盗了影响群众浇地、村后头的路雨天泥泞搁在那儿没人管、浇地时路太窄拖拉机过不去、村干部实行包队管理要积极负责等等。而村干部则像答记者问一样对他们的问题一一作答,并且最后落实解决。通过村干部和村民面对面心换心的交流这种恳谈方式,不但解决了问题,尊重了他们的基本权利,还使农民主人翁地位提高。
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报道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比如5月11日《郑州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结束306万农民进入“看病报销”名单》报道合作医疗,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医疗条件;2月23日《淅川农民:外出务工先修炼“内功”》报道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新型农民。8月10日《内乡村村成立荣辱观协会》报道村民以“八荣八耻”作为行为准则,反映他们内心对精神层次真善美的追求等等。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使作为人民喉舌的党报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因为新农村建设主题是农民,就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依靠农民,发动农民,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最终的落脚点是使农民得到实惠,并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为此2013年6月河南日报大力支持建设郑漂论坛,关注郑漂,影响郑州,努力改善郑州民生品质建设。
从样本内容可以看出,《河南日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已经从生产视角转变到生活视角,不单纯报道农业生产,更注意关注农民生存状态和生活价值。
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全程式建设性监督
《河南日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意识,不但体现在传达政策方针、反映农民呼声和愿望等信息的传播上,更主要体现在加强舆论监督上。舆论监督作为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者一些预料不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建设性的批评报道,以化解矛盾,疏通渠道,创造和谐安定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例如《河南日报》的“短信民声”栏目版面虽然不大,但在农民心中反响十分强烈,是农民反映农村各种问题的窗口。它通过对农民群众的一条条短信的刊登,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如基层组织办事效率低、乱摊派各种费用、农村教育设施差、农民补助不到位等问题。通过舆论监督这种“揭丑”的形式,鞭策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良现象,督促有关方面解决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正是我国处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突显期的社会转型时代,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非常关键,因此作为党报的《河南日报》,积极监督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防止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变异”,通过有效的监督引导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局面,创造了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创新报道形式,贴近农民生活
新农村建设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主体是农民。《河南日报》的报道在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改进作风和文风,深入农村现实,倾听农民心声,反映农民需求,写出许多贴近农民生活习惯、可读性强的好报道。例如“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栏目用通讯讲述发生在农村的新闻故事,描写农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此过程中农民精神和内心变化。一般篇幅不长,每篇三四百字。《一个瓜农的“百万富翁”梦》(4月6日)讲述了一个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西瓜的农民杨运岭的故事,通过瓜农的直接讲述,反映了农民在致富路上的自信与豪迈。
《拍案惊奇》栏目,主要讲述发生在农村农民身上的纠纷案件,通过案件报道在农村进行普法宣传,其说书体报道方式在河南乃至全国还是首创: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说书形式“列位……话说……”开头,以一首与内容有关的打油诗结尾。比如7月27日《乱丢瓜皮不讲公德害自己》讲述了一对恋人随手将瓜皮扔在公路上,而后又被自己的摩托车碾过,双双滑翻在地的故事。其导语开头“看官,有一对恋人……”,正文为“话说2006年7月12日……”,结尾为“面对此状,二人苦笑不得。正可谓:几块小小西瓜皮,透出公德大问题。做人不可太自私,否则只能害自己。”这种将新闻信息融入传统通俗的说书形式中,既传递了信息又迎合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接受心理,无疑给新农村建设报道开辟了新的思路。
综合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河南日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认真贯彻了党中央的指导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大胆创新,即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在报道形式上积极创新,探索出多元化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