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京剧戏衣,基本上沿用的是明代服装的样式,演哪个朝代的戏,均可通用。饰演少数民族的,或者是番邦人物通常穿清朝服装或者就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其中最常见的有包拯穿的蟒袍,陆文龙穿的大靠,黄天霸穿的开氅,寇准穿的官衣,武松穿的箭衣,以及道袍、披等。 北京戏装品种繁多,样式美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戏衣”、“盔头道具”、“刀枪把子”、“髯口马鞭”、“头套”、“头面靴鞋”、“舞台幕布”等八大类。 戏曲界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因为,戏曲服装已成为塑造舞台人物的一种外在手段,所以,什么人穿什么衣服,戴何种帽子,都有明确规定,而不是单纯依据历史事实来决定。如在色彩方面,戏装的红、绿、黑、白、黄等色,用来表现戏中的主要人物;紫、蓝、粉等色,用来表现次要人物。在造型方面,则以方、正、厚、重,来表现正派憨厚、忠贞善良;以尖、圆、小、薄来表现滑稽可笑或阴诈奸险。一言蔽之,戏装在塑造人物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